我們講完了TPM活動中的【自主保全】,現在來講【計畫保全】。自主保全以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讓工廠的技術員不僅僅只會操作生產設備,還會做簡單的(清掃)、(加油潤滑)、(把螺絲鎖緊)、(設備點檢),等等工作。】也就是自己使用的設備自己保養,很多男性朋友都會自己保養汽車、家中的電氣設備,這就是自主保全。在家中做自主保全,可以沒甚麼紀錄、標準,工廠管理可不能這樣,所以清掃、潤滑、鎖螺絲都要有標準程序,也要有檢查合格的判定標準,整個做好了,自主保全就做好了。
【計畫保全】顧名思義,就是有計畫的作保全活動。談到計劃,我們就想到了PDCA(Plan、Do、Check、Action)的管理循環。假設某工廠有ABCDE五種設備,各種設備的台數由3~7台不等,那我們怎麼有計劃的作好保全工作?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回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推行【自主保全】前,必須做好的分工內容,今天我們來討論如何進行【自主保全】活動。在日本式的現場改善活動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7步驟】【7工具】之類的分類,事實上這種分類是沒有根據的,我猜想可能是Lucky Seven的緣故,日本人引進美式管理工具時,大家習慣性地以7當作一個概括性的分類。QC Story日本的教科書是7步驟,實際推行時,有人分成8個步驟。QC 7 Tools,其中的【表格】真要分類,那更是多到不知如何分。TPM的【自主保全】在日本的書籍裡面,也是分成七個步驟。我想要分成下面8個步驟,每個步驟完成後,必須進行診斷,診斷合格才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
步驟1 確保TPM活動安全:之前我說過,安全是第一件必須被問到的事情。製造部門的人,原本對於設備的維護與保全作業就很生疏,要是沒有先做好安全教育,可以想像在做保全活動時,一定經常發生人員受傷的事件。這個步驟主要的活動內容有a. 制訂開機的作業程序 b. 制定關機的作業程序 c. 設備安全裝置的位置及動作的確認 d. 畫出設備的安全圖 e. 找出設備有危險的地方,加以改善。f. 撤除設備不必要的構件 g. 實施危險預知活動。這些活動內容都是非常專業的,需要有經驗的專家協助輔導,礙於篇幅的關係,我省略詳細說明,改天用專章解說,或者跟我個人聯繫(0930-552-138、bijinliu@ms41.hinet.net),我很願意為您服務。有一點非常重要,必須在這邊強調的是,設備必須處於0動力(沒有電力、氣壓、油壓、水壓)的狀態,才可以進行保全作業。我服務的公司,曾經有工程師在保養設備時,因為管路裡面有殘存的藥液沒有被排放乾淨,進行保養作業時,藥液與水混合產生濃霧,引起虛驚事件。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PM活動中的【個別改善】有六個類別,我們舉【故障】跟【小停機】兩個例子做了說明,其它四個項目(換批生產的最速化、切削刀具的鈍化改善、開機(暖機)等待的改善、降速生產的改善)我就不說明了。從個別改善的說明中,我們已經很清楚知道【現場操作設備的人,最了解設備的狀況】,所以我認為有管理意識的主管,很容易自然而然的推展【自主保全】的活動。上星期我去參觀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某種光學材料製造工廠(名稱保密),他們的生產設備就是由操作設備的人自主管理的,讓我印象深刻。
看到【操作設備的人自主管理機器設備】,也許有人馬上就要問「那麼設備部門的人要做甚麼?」「我們要操作設備,負責生產,還要自主保全設備,要把我們操死呀?」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也是自主保全難以推行的主要原因。要推行【自主保全】當然就要分工合作,製造部門主要的使命還是要把生產目標放在第一個優先考量,問題是設備故障了,怎麼也作不出東西來呀。(那我不管,設備部門要負責任? 這就是日本人看不起我們的地方)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設備管理的【設備總合效率】中,我提到某國際知名的IC封測廠因為小停機的原因,測試設備的總合效率降低15%的例子。進入【小停機的個別改善】之前,我想再詳細的說明那個案例,等一下談改善方法時,大家才會比較容易瞭解為什麼要那樣做。
大家都看過IC晶片吧? IC晶片被放在Lead frame上面,再用Epoxy封起來,外觀就像黑色長方形蜘蛛,旁邊長著很多隻腳一樣(不知道的人,上google查IC,就可以看到圖片了)。腳的材質有些用鋁合金鍍銅,有些直接用銅合金,為了讓3C產品可以輕薄短小,IC的腳就被做得越來越纖細,測試時每一支腳都要被測試到才行。我們想像一下,每天好幾千個(甚至萬個)長了纖細小腳的IC晶片,從封裝站被搬到測試站,這些小腳只要有人去觸摸它,或者搬運過程中,有比較大的震動,就很容易變形、變彎。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PM活動中的【個別改善】是要改善甚麼呢?為什麼稱做【個別改善】?之前在【設備總和效率】中說過,我們要追求設備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要讓設備不會故障。所以【個別改善】要做的首先就是改善故障率到0%,然後再改善其他項目。之所以稱作【個別改善】是因為這個活動的對象是設備的個體,不是全體設備。完整的說個別改善應該是【改善個別設備的故障及其他降低效率的因素】。
設備的效率會降低,當然首推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前一位日本同事告訴我『日本是一個講究【和】的民族,必須要大家一致行動才可以,不可以有突出的個人行為』,非常忠肯又真實,日本人的確是這樣的。所以;品質管制(Quality Control)到了日本就變成TQC(Total Quality Control),PM(Preventive Maintenance)到了日本就變成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產性保全(養)--以後提到TPM的maintenance全部用【保全】不再用【保養】。
生產性保全? 我們中文的【生產性】只會下降、維持或提升,怎麼會有保全的說法? 這就是日本式的英文。根據日本Plant Maintenance協會(JIPM)於1992年編輯的【新TPM的展開program】書中第一頁提到【所謂的PM(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1950年代從美國進入日本的,那時的意思是【預防保養】。1950~1960年間,延續了PM的觀念,日本人向美國學習了CM(corrective Maintenance)、MP(Maintence Prevention)、信賴性工學(Reliability Engineering)、保全(養)性工學(Maintenabiltiy Engineering),等許多的觀念與做法,再加以改良(改變)成為日本式的TPM(Total Productivity Maintenance)。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回我們講解了[設備總合效率]的意義、計算公式與重要性,很多小停機平常被視而不見,認真計算它們對設備總合效率的影響,就不得不重視。今天我還不想直接進入設備管制與改善的部分,我想談一下【新設備的安全管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一個工廠的設備有哪些。根據我的經驗,一個工廠要把產品做好,最起碼有下列四種設備(工具):
1. 加工設備:也就是把原物料加工成為半成品、成品的機具設備。工廠的主要設備,也是每天都被關心的對象。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完了Man的教育訓練,我們來談機器設備的管理。再強調一次,我所謂的管理,是指【管制+改善】,機器設備的話,就是【保持不會故障,而且還越來越堪用(好用)】。自從蒸汽機發明以來,人類的物品加工與運輸擺脫了人力、獸力的限制,開始突飛猛進。我小時後(1960年代)為了煮飯,必須用手量水跟米的比率是否恰當、使用稻草木材起火、把米煮熟,一個疏忽就會把飯給燒焦。產品的良率、生產效率比起現在使用電子鍋煮飯,簡直是原始人跟外星人的差異。講個笑話,小時後飯燒焦了,不得不吃鍋巴,現在的人故意把飯燒焦,去吃鍋巴。文明真的有給人帶來幸福?
設備的發明、改善,無疑會帶給我們更高的生產效率與品質,但是再好的設備,假如不好好管理,也會變成破銅爛鐵。在機器設備的採購、管理方面,日系公司與台系公司有很大的差異,以後我會花一些篇幅來舉幾個例子說明差異的所在。在詳細討論機器設備的具體管理方法之前,我們先要清楚【怎樣比較機器設備的好壞】,不然不知道管理的重點在哪裡。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