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基層技術員、組長/領班的教育訓練,我們來討論工作負荷最重的課階主管的教育訓練。台灣的企業跟日本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轉換公司的自由度】,在台灣由學校走進職場,從工程師(管理師)開始,很大一部分的人,每2~3年大概就會變換工作。在日本,聽說變換工作是一種丟臉的事情,一般會換公司的原因是因為在原來的公司待不下去了或者是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被裁員了。一旦換公司,年資、薪資從頭開始計算,所以絕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從一而終。我認識的所有日本朋友,他們都是從一而終,沒有換工作的經驗。

因為這種環境的不同,產生了許多日本人搞不懂台灣人,台灣人無法理解日本人的情形。比如說;日本人總是批評台灣人不會積極主動承接工作,非得要人家講得清清楚楚『這是你的工作』,才會樂意去做。另一方面;台灣人搞不懂,為甚麼主管經常下班後還要邀我去吃飯,我的家人都不必照顧噢。一位在台灣擔任董事長多年的日本朋友告訴我,他終於知道為什麼了,他說『日本人是就社--進入公司後,就是公司的人了。台灣人是就職--來公司是為了工作賺錢,養家活口』,或許吧。

討論課階主管的教育訓練之前講這些話,是因為想要讓大家清楚知道【台灣企業的絕大部分課階主管,都不是在現在的公司,從基層苦幹實幹,接受一連串的教育訓練後擢升的。很多人是因為在原來的服務公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訓練,而且有很好的工作績效才被挖腳進來的】,然後再來討論課階主管要接受怎樣的教育訓練,比較容易理解。

還是那句老話,【要讓課長、副課長接受教育訓練,先要知道想讓他完成甚麼任務】。就以一個員工數2000人的跨國性企業為例好了,製造部課長最起碼必須完成下面的事情。

Plan的部分:1. 生產計畫的協商與擬訂、2. 設備保養計畫的協商與協助、3. 人員作安排的計畫與執行、4. 現場環境/做業安全的點檢與確保、5. 主管臨時交辦任務的規畫、6. 其他部門委託業務的規畫、7. 外部團體的參觀訪問協商與協助

Do的部分:1. 每天交接班的確認與工作指示、2. 日生產績效的確認與問題原因分析+改善、3. 課的週報製作、4. 生產做業困難的排除(有時連回家睡覺的時間都沒有)、5. 傾聽技術員、組長/領班的訴苦,當他們的張老師。

Check的部分:所有計畫性的工作與臨時被指派的工作的確認。所以幾乎所有現場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去問課長,而且也認為課長是必須第一個被通知的人。 

Action的部分:當然就是對於沒有達成目標的事情做補救、改善啦。還有最讓人難過的就是【小弟我無能,不幹了】,提出離職申請。

各位讀者,光看就累了吧! 還有很高階的主管莫名其妙的把課長罵走,人家找到了新的工作,還要告人家洩漏公司機密的情形,簡直令人髮指。好了,不要發脾氣,還是來說一下課階主管要接受哪些教育訓練吧。從以上的工作要求,我認為台灣的課階主管最起碼要接受下列幾項教育訓練: (前面講的技術員、組長/領班的教育訓練內容,就不用說了,自己找時間去學習)

1. 產能計算與生產管理規畫--可以擬定生產計畫、有效協調緊急變動生產計畫的能力。

2. 原物料單位成本計算方法--可以清楚知道生產線的生產成本

3. 廢水、廢料、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清楚到不會違反公司要求水準與法律規定。

4. TPM、5S管理、ISO文件製作--知道怎樣讓設備不會臨時故障、現場做到目視化管理、ISO文件的有效管理

5. 績效評核方法--知道如何正確/客觀評核部屬的績效、可以指出部屬的優缺點、可以讓績效評核公平、公開、合理

6. 溝通與協調--知道如何有效跟別部門溝通、協商,讓跨部門的工作可以順利完成

7. 勞安法令、勞工安全衛生相關課程、KYT(危險預知)--清楚知道如何保護部屬、讓部屬可以安心、安全工作。

8. 高中水準的物理、化學知識--或許讓高中老師來幫課階主管複習高中理化學會是很有幫助的

9. 電工原理--了解配水、配電的原理,靜電的消除方法

10. 統計品管

11. 方針管理之方針展開

以上是從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中,感覺到一個優秀的課長必須要有的能力。各個公司的組織不同,對於各階主管的要求也就不同,沒有甚麼絕對要不要、該不該的問題。各位想要在職場往上爬的優秀課長,我們下回來看看【理級主管】必須具備甚麼能耐,要接受甚麼教育訓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製造業管理花絮 的頭像
    製造業管理花絮

    劉權榮 Charles Liu 的部落格

    製造業管理花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